Quantcast
Channel: 秋声诗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28

[转载]中国将遭遇通缩而非通胀..通缩曾导致中国五大行全部破产.

$
0
0

中国将遭遇通缩而非通胀

destiny.. 2014-08-15 10:41

 

 

 


自6月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上涨,今天轻松突破6.15,而同期美元指数也连续上涨,从79.79到最高逼近81.70,人民币本该贬值才对,6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为负,7月一样为负,显然,央行没干预外汇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上涨是市场行为,这令米远党们大惑不解,人民币为何这么强?

 

很简单,政府的放水力度远不及水分流失的力度,中国被动紧缩。

 

7月M2环比下滑了1.27%,减少了15400亿,M2是广义货币,最广泛意义的货币,不管钱从银行流入股市,还是存款流失近2万亿,这些钱都没有凭空消失,只是换了个地方,因此绝对不会导致M2减少。是流出中国了吗?也不是,7月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是负2亿,如此之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整个金融系统的口径是增长的,正增长了378亿。

 

2014年我们可以看到数不清的债券、信托、民间非法集资、担保违约,这中间产生了大量窟窿,在7月尤其明显,假设有一份10亿的信托在3年前集合投入到企业(实际大部分进了私人腰包)生产中,3年后需要兑付,但企业破产了,无法兑付,就等于货币流失了10亿。

 

7月份银行新增贷款大减不可怕,确实有存款流失的因素。最可怕的是社会融资额,暴跌86%。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仅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这是有史以来首次,社会融资额低于银行新增贷款,委托贷款增加1219亿元,同比少增70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58亿元,同比少增130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160亿元,同比多减238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27亿元,同比多95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32亿元,同比多204亿元。要注意,去年IPO未开闸,债券也因为6月钱荒而极度萎缩,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都远远高于去年同期,实际社会融资额远低于去年。扣除那些因素,7月社会融资额最多也就2000亿。

 

中诚信托和汇通担保事件让地方政府头痛不已,也让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门槛,紧缩信用。那边央行再放水也无效,银行惜贷,不敢贷,不想贷。尤其是短期影子银行融资,银监会一再提示风险,商业银行们也看到了活生生的例子,自然会收缩。

 

另一个较少关注的是财政性存款,7月份财政性金融存款大增近7000亿,由于财政性存款属于财政部专属资金,一般财政性存款会首先存在地方商业银行特殊帐户上,在中央政府要求上缴时,进入到财政部帐户或央行专用帐户,财政性金融存款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流动性被抽离7000亿。通常财政支出使用的都是财政性存款,只能划拨,不能有现金。这研究意味着7月政府财政支出很少,原因很简单,严打贪污腐败,谁也不敢乱花钱。

在年底我们会看到财政存款大减上万亿,那是年底突击花钱的标志,也会提供一定的流动性。

 

金融数据表明意味着金融系统进入快速去杠杆化的过程,也将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2008年至今的数据表明,社会融资总量出现如此的快速下跌,此前曾出现过两次,分别在2008年年底和2011年底,分别伴随全球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政策收紧,此后中国的GDP都出现了快速下滑。不过这次的社会融资额大减幅度远超那两次,信贷如此大幅的下降,事实上相当于量化紧缩,将导致整体系统面临压力。

 

 

 

 

 

 

通缩曾导致中国五大行全部破产,银行不怕破产,就怕挤兑

2014-08-15 17:15


今天全球利润第一,风光无比的中国银行,谁又曾记得十几年前曾经处于破产的地步

银行不怕破产,就怕挤兑,在可能遭遇挤兑或资金外流时,政府会毫不犹豫地大幅度加息,加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1999年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约3.2万亿,仅次于经济停滞不前的日本,居亚洲第二位。

 

  巨额不良贷款对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这一背景下,国家决定于1999年成立华融、长城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口银行的不良资产,至2000年7月,承接工作基本完成,共计剥离约1.3万亿不良资产。

 

  但剥离不良资产依然没有触及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矛盾,无法根本扭转国有银行的经营困境。按照新的贷款五级分类标准,2003年9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约2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38%。

 

  在国外投资者眼里,即使21.38%的数字,也被认为藏有水分。2003年,标准普尔在其题为《中国银行观察》的报告中认为,巨额坏账已经引致四大国有银行技术性破产。

 

  客观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背负如此沉重的不良贷款包袱,一方面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有关;另一方面,政府干预、法律环境薄弱等也是不容忽视,甚至是主要的原因。

 

  根据当时的调查分析,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约30%是受到各级政府干预导致的;约30%是对国有企业信贷支持所形成的;约10%是国内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以及一些地区执法力度较弱所致;此外还有约10%是政府通过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所形成。

 

   这一切都源自那位老人的讲话

1992年南巡讲话后,姓资姓社的问题解决了,全国呈现一片疯狂投资的火热场景,一放就乱,这就不是乱了,是疯狂,银行都听政府和国企的,贷款根本不审核,你要就给。

93-94年,恶性通货膨胀来临,通胀率分别是1992年为6.4%;1993年为14.7%;1994年为24.1%;1995年为 17.1%;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激化社会矛盾,领导层对此非常清楚,开始铁腕通缩

以铁腕手段、强有力工作作风著称的常务副总理朱镕基,对新的经济周期全力支持,又在经济学家吴敬琏等提醒下,对即将出现及后来果然发生的严重通胀,首先表现出了高度警惕,抱着严阵以待的态度。朱镕基还在一次全国高校管理学院院长会议上批评一位大经济学家说:“什么通胀不是主要问题,我为了高通胀已到了食不甘眠不安的程度。”他于1993年6月,竟然让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先靠边“休息”,由他自己,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亲自兼任央行行长,  命令40天内收回计划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逾期收不回来,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来,就要严惩不贷。”并从7月7日开始,超出贷款规模乱拆借的银行行长一律撤职。

 

  铁腕之下,货币龙头迅速关闭。到7月底,拆借的资金收回来332亿元,还增加了405亿元的储蓄。

 

  随着资金之手缩回,重复建设的项目戛然而止。身处热核的海南、广西北海,在大海般泡沫退后,留下一片片烂尾楼,直到今天仍痕迹斑斑,成为供凭吊的“过热症博物馆”。

 

  失去资金和项目的支撑,晕了头的中国股市也从高处的1558.95点猛跌到325.89点。被兜头浇了水的股民们怨声四起:“现在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朱市。”

 

面对着建国以来最凶猛,最严重的一次通胀,朱副总理果断采纳了经济学家们的建议,对三年以上的长期存款,实行保值储蓄。三年以前存进银行去100元;三年以后通胀为三年前的172%了,那就补足到172元。实际上其经济学意义就是零利率,即不让老百姓吃亏。当时,中央、国务院、央行、财政部都实打实地按通胀率给三年以上存款、国债补足利率。老百姓揪紧的心一点一点地宽了下来。这在世界各国是罕见的。

 

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双紧缩”及全面的经济、行政、计划、市场各种手段的多管齐下局面中,改革开放以来的,也是建国以来最高最凶险之通胀,终于缓缓低了头,通胀率终于降了下来。这几年的通胀率分别是1992年为6.4%;1993年为14.7%;1994年为24.1%;1995年为 17.1%;1996年为8.3%;1997年为2.8%;随之而来的是中国遇到了百年未遇的通货紧缩,1998年为-0.8%;1999年为 -1.4%;2000年为0.4%;2002年为-0.8%。中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又投入到紧张的反通缩之中去。

 

      经过上轮严厉打击经济过热病后,钱都流回了银行。居民储蓄存款每年增加两三千亿元,1997年全国居民储蓄高达5万亿元。


   不过通缩后遗症明显,那就是大量过热时期的投资都变为不良贷款,银行存款大增,却放不出去贷款。银行亏损明显。还有一些国企转制,负债主体都没了,贷款也不知道找谁还,不了了之,一直延续到2003年还是如此。

 

  为什么银行全部破产,国家经济却未受影响?未见恐慌?很简单,高存款利率让资金大量回流银行系统,挤兑完全不可能,只要你坚定紧缩,银行里有存款,什么都好说。

  银行不怕破产,就怕挤兑,在可能遭遇挤兑或资金外流时,政府会毫不犹豫地大幅度加息,加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