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应试作文讲座8--用好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很多,大到文学流派的划分,如浪漫方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现代派、后现代派等,小到文章的局部的表现技巧,如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我们这里所说的是指写应试作文时怎样巧用表现手法使你的文章出彩。
首先应明确表现手法有哪些。既然是表现技巧,它就有很多种,有的体现在文章的局部,有的从文章的整体上才能看出来。体现在局部的上一讲中的描写已经提到了,本讲只说体现在几个段落和文章整体中的表现手法。
1,巧用顺序设悬念
文似看山不喜平,即使是短小的文章也讲究尺水兴澜,要巧妙的运用叙事顺序制造一些波折,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选用叙事顺序时,可选用倒叙或插叙以使情节形成波澜。
举个例子,有一天放假回家,狂风大作,尘沙飞扬,我推着自行车站在学校的门口,正愁着不知怎么回家时,爸爸骑着摩托车来接我了。一路上爸爸骑着车,腰弯下去,几乎伏在了车把上,还听到他不断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我探头一看,他苍白的脸上,居然流下了一道道汗迹。可是爸爸一路上问我的学习,问我的生活,偶尔还逗个笑。到家后,妈妈告诉我这几天父亲的胃病犯了,胃疼的厉害,但还坚持去接我。这样的情节设计就突出了父爱的无私伟大。
在叙事顺序的运用方面,第六讲结构中已多讲了很多,像《第二次考试》,《一件珍贵的衬衫》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在耐心的安慰我的时候,我却不知她已得了绝症。我写《串红》,始终围绕串红为会什么能红这么久构思,到结尾才兜开包袱。
2,巧设情节掀波澜。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设计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莫泊桑是这方面的高手。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望眼欲穿盼着富翁于勒叔叔归来,但在旅行的路上却与于勒不期而遇,他竟然是个乞丐!《项链》中路瓦栽夫人为偿还朋友的项链而辛苦一生,结果那项链却是个假的,假的项链不正形象表现了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的主题吗?《麦琪的礼物》中德拉为表达对丈夫吉姆的爱剪掉秀发卖了,买了表链,而吉姆为表达对妻子的爱,卖掉金表买了梳子。出乎意料的情节设计顿时掀起了感情的波澜。
3,善用铺垫和伏笔
首先应明确铺垫和伏笔不同。铺垫往往是描写交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交待人物关系,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一个背景,当然为个背景也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如《故乡》开头,描写我暂近故乡时见到的情景,《变色龙》开头,描写广场的环境,《孔乙己》开头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的酒客,都是为下文做铺垫的。而伏笔是为下文的情节打一个埋伏,在下文中一定要有照应。如《小桔灯》上文中写我去看小姑娘时买了桔子,下文中写到了做桔灯,所以买桔子就为做桔灯埋下了伏笔。再如我写的《凝聚 一》开头写家乡的槐花盛开的景象,这是为下文做铺垫,而看到进箱的蜜蜂明显的比出箱的蜜蜂腿粗就为下文看甩蜜设下了伏笔。
用好铺垫可以使故事厚实丰满,有力的表现人物和主题。比如《岳阳楼记》,全文都是为最后一段做铺垫的,从滕子京的政绩说起,然后描绘洞庭湖的景象,引出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再说古仁人之心与两种心情都不同,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推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中心,才使文章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摇曳多姿的姿态美,成为千古佳作。如果没有前文的层层铺垫,只把那个警句写下来,也就没有这篇千古佳作了。我写《杀年猪》,中心事件是父母为了我高考成功向神灵许了一头年猪,前文反复写家境的贫寒和过年时父母祭祀的虔诚,为中心事件做铺垫,这样才更好的表现了父母为儿子操心的中心,如果家庭富裕,杀个年猪不是什么难事,那这个事件就失去了典型意义,所以可以看出来铺垫是多么重要,我们学生写作文时,开篇直奔中心事件,三言两语叙述完了,故事干瘪,内容空泛,不能生动感人。一定要学会铺垫,中心事件就像一座雕塑,你要通过层层铺垫筑起一个高台,把这个雕塑置于一个显赫的位置上。
一定要注意铺垫为故事的展开和表现中心服务的,与中心事件无关的就就不要写。比如我写《深秋时节一枝春》开头部分写我失眠,想到了学校的情况,看似与那朵月季花无关,实际上暗示了此文就是借一朵被掐的月季花来表现一所农村民办学校的命运的。
伏笔能使故事前呼后应,紧凑圆合。《红楼梦》是这方面的典范。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就把十二钗的命运做了交待,成为全书的总纲,为全书情节的发展设下了伏笔。《故乡》开头破败荒凉的景象和《孔乙己》开头两种不同的酒客的描写都是为人物的悲剧命运设伏的。我们在作文时,要胸有全局,写着前边的,想着后边的,你的故事将怎样发展,要在前文中设伏暗示。这样才会使文章结构巧妙。
4,象征和托物言志
作者在表达某种思想时,常借某一自然物的描写把某种思想表达出来,以形成生动形象感人的艺术魅力,这就是象征或者叫托物言志。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如《爱莲说》借莲花来表现自己高洁质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荔枝蜜》借赞颂蜜蜂的辛勤酿造歌颂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辛勤劳动,这可以视为托物言志。像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就可以视为象征了。象征往往不出现本体,只是对象征体的描绘。如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但文中并没有出现。
托物言志往往要把物和人融为一体来写,如我写的《校园竹韵》、《串红》、《深秋时节一枝春》就是这样。在作文中用点托物言志可以使你的文章顿生光彩。如有的学生写自己考试失利,意志消沉,站在窗前抹泪,这时突然看见窗外暴雨中一株鲜花在暴雨的吹打下依然怒放着,然后受到启发,产生了力量,像威灵顿被拿破仑打败,躲在山洞里要想自杀,突然看见一个蜘蛛结网的景象,然后振作起来一样。这样作文往往能得高分。
象征有时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如《故乡》中结尾再现月下瓜田图,我的《陪伴》中那株树叶金黄的老槐树,《温暖的笑容》中那丛金灿灿的迎春花,都具有象征意义,这样写往往形象生动、意蕴深远,能产生诗一样的意境美。
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索,发现物与理之间的联系,才能用好托物言志,从而写出生动形象、富有魅力的作文。
4对比
对比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文章大家都善用对比,鲁迅就是运用对比的高手。任何事物,单看往往无所谓美丑,只有在两相比照中才能显出区别,显出变化。如《故乡》就是运用对比的典范。《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善良悲惨与丁举人的凶残狠毒的对比有力揭露了科举制的罪恶;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前倨后恭的态度是多么具有表现力啊。
我们在作文时,也一定要想着怎样用好对比。对比可以是两个不同主体间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主体不同阶段的对比。比如写家庭生活可以拿我跟姐姐对父母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表现姐姐的孝顺和我的叛逆,也可以通过我不同阶段对父母的态度变化的对比来表现我对亲情的理解。
5扬抑结合
扬抑结合才能使故事形成波澜。可以欲扬先抑,比如要歌颂一个人,可以先写我对他不了解时的种种误解,恨他,瞧不起他,到后来发现了他的美德,又是怎样的佩服他。也可以欲抑先扬,曾经我是怎样的佩服他,崇拜他,可后来经历的一件件事又使我对他改变了看法,对他失望和蔑视。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要小心,不要还没“扬”起来呢,老师就不看了,如某生为了表现自己的优秀,先写“我是一个差生”,还没等你变优生呢老师不看了,那你在他的心目中就是个差生了,作文也只能在三类文以下了。你可以写“曾经,我是个差生”,加上“曾经”,就表明现在变优了。我们作文要善于给自己做正面的广告。有一个学生写作文,开头这样写,“县里要举行中学生优秀作文竞赛,我们学校给了个参赛名额,我被选上了。”这一句就振起了全篇,阅卷老师还敢小看你吗?
6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在作文时转换主客体的关系,从客体的角度去写,写成童话、寓言故事之类的,就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如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借石像和石基的对话来展开故事,这就把石头人格化了。我选的学生习作《把忠告送给你》以地球的身份来叙事,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拟人化的手法,可以达到角度新奇的效果。如借路边的小草的感受来表现环境污染,如以一个垃圾筒的身份来表现人们乱丢垃圾的现象。这种手法虽幼稚了些,可也不失天真可爱呀。
表现手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捡常用的说几种,其余不再赘叙。用好表现手法才能让文章出彩,不要忘了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