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秋声诗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28

[转载][转帖]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
0
0

关键词:读书 写作 向学生学习 反思 勤奋执著学会做人  

  关键词之一:读书
语文教师大部分不读书,这是不争的现实。我说的“书”,当然既不是课本、教参和习题集。我这样一说,有老师会立马跳出来愤愤不平,找出N种理由来为自己不读书开脱。但不管怎样,那些特级教师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
    在这方面,年轻的高级教师、全国赛课多次获特等、一等奖的史建筑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史老师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名师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愚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正如我的导师、特级教师邓彤先生所说:“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邓先生多次提醒我,业余提升自我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书。

关键词之二: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市首批教授级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千千万万名师们的心声。
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了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书,其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用人术》出了台湾版,又被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他说,这些都是当初没想到的。他还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觉得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告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的许多同事都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有同感。语文教师不会写,会不会被当作假冒伪劣?”
       “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我要呼吁:语文老师,请拿起你的笔,下“水”!
关键词之三:向学生学习
    很多同行都习惯于摆老师架子,做高高在上态,以为唯此才有老师的尊严,才能得尊重。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亲近学生,向学生学习。
     江苏省首批名师、特级教师蔡明说:“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与向往。学生提出提高阅读质量很困难,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阅读的特点、性质,总结规律、方法,写阅读方面的论文;学生提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落差较大,我就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围绕作文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文章。我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常把自己萌生的教学思想的火花公布给学生,发动他们进行讨论,请他们给选定最佳方案,从学生身上受益很多。

关键词之四: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
“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
     关键词之五:勤奋执著

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陈军在回忆经历的《灯光赋》中写道:“寒亭的灯光我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我曾在灯光下背默民国期间出版的《辞海》上的词条……我曾在灯光下写出一篇篇关于经典课文的评论……大约写了两米来高的稿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为自己当时的浸润化的写作而感到庆幸。当时是没有什么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铺开稿纸就找到了生命飞翔的天空。夏天,屋子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我赤膊上阵,桌下一桶凉水,两脚插入其中,脖上披着湿毛巾,一座椅两架蚊烟,门窗紧闭,一切都在静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轮子在‘咔嚓’‘咔嚓’地响着……经过灯光的洗礼,我在课堂上总是清清爽爽的。”
这种勤奋执著精神是每个成功者共有的。“立体教学”的创始人孙春成老师亦如此:“暑假,天气炎热,我则脖挂湿毛巾,身着短裤衩,反锁房门,挥汗笔耕;寒假大年初一下午就返校工作了”;特级教师孙汉洲卧病期间吊针一挂就是半天,“却利用挂水时间阅读教学资料。治病用了激素,夜里难以入眠,我就化弊为利,挑灯夜战,又一次研读了中学语文12册教材,做了3000多张读书卡片。等到不再需要打针吃药时,专著《中学实用修辞》已成初稿”;特级教师李震进修期间为了争得读书的时间,让管理员下班后把他锁在图书馆中……
    他们中很多人文凭起点并不高,程翔、韩军、陈军老师是师专毕业,李卫东、蔡明等是中师出身,而高万祥、徐敏南等老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才做代课教师;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有幸进入名校执教,蔡明老师毕业进的是苏北一所高考年年“剃光头”的乡中;还有的教育探索起步并不早,赵谦翔老师45岁才开始教改探索。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镌刻得最清晰的脚印就是勤奋,执著。
     关键词之六:学会做人
    这一点年轻教师尤其要重视,加强修养。程老师认为,青年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他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他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被别人批评一番,接受不了,总想争辩几句。一位老教师告诫他:“别人提意见是对你好,不接受可以,但总要虚心听。你和他争辩,他以后就不会再给你提了。没人给提意见,你还能进步吗? ”这话令他深思,他反思说:“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够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收获是多方面的。从那时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业务上进步,同时还要在为人处世上成熟起来。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全面发展。

我想用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的文题作结与同仁们共勉:
“默默生长,不言放弃。”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