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怎样切题
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作文命题是: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文章。先看资料上收的这篇学生作文佳作。
送你一轮明月
湖北宜昌一考生
清风习习,送你一轮明月做伴,寂寞深秋,送一轮明月共眠,欢饮达旦,送你一轮明月助兴。
儿时 母亲
儿时,我是那么不听话。整晚整晚地哭闹,不耐烦地躺在床上折腾,迟迟不肯睡去。无奈,你们只好抱着我摇晃。你不忍心让父亲熬夜,你便一个人,背起我,缓缓漫步在阳台。当夏风轻拂我的小脸,听着蝉鸣蛙声,我在你背上酣然入睡,我睡得那么香,那么甜。但你却是红肿着眼,抱着我进屋里疲惫地睡去。
妈妈,我也想送你一轮明月,陪伴你安然入睡。
童年 母亲
童年,我还不很懂事,因胆小害怕,而不敢独自睡去。我要你讲故事。你便捧着厚厚的童话,坐在床边,为我讲述着一个个神奇美丽的故事。一个接一个,直至我安然入睡。殊不知,你每天还要上班,晚上却要讲到深夜。同事说你眼圈总是黑黑的,每天无精打采的,这是为什么?你笑笑,说没什么。
妈妈,我也想送你一轮明月,坐在上面,为你讲故事。
少年 母亲
少年,应该说已经懂事了,可我却仍让母亲为我操劳。我挑灯夜战时,忘记了时间。只知道明月高悬在夜空许久许久了。可是客厅里仍然有微弱的灯光--母亲在沙发上躺着看晚间新闻,她迟迟不肯扶持睡,是因为在等她女儿,那早已端来的牛奶静静地放在桌上,尔后凉了,又拿去热,再端来。明月陪伴着我学习,你亦陪伴着我。
妈妈,我也想送你一轮明月,陪伴你直到你满头白发。
送你一轮明月,陪伴你到永远。
我觉得此文写得就不够切题。我们来分析一下明月这个意像有什么含义。它可以在黑夜中给人光明,人们在月光上休息、谈天、劳动、工作;它可以寄托人们的思念和牵挂,古有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伴君直到夜郎西。”“捣衣砧上拂还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都体现了明月的作用,围绕这些意思去构思,才算切题。可我们上面录的这篇佳作,似乎看不到明月的作用,只是在形式上不断重复标题,并没有写出为什么要送母亲一轮明月。所以说它不够切题。
那么,怎样才能切题呢?比如母亲在夜里劳作,很不方便,这样明月就有了个它的重要作用,所以要送母亲一轮明月;比如借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牵挂。这样写才算切题。
下面我试着写了一篇,请博友们评判。
送你一轮明月
夏夜在院里纳凉,明月朗照,疏影摇曳。竟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想起了远在老家的父亲。
那年我六岁,也是这样一个夏夜,一家人在院里纳凉。明月高悬,银光如水。父亲说送我一个玩具,便从兜里掏出一个转核桃,我高兴得拍手跳起来。看着伙伴们玩这种转核桃,我是多么羡慕啊!接着父亲问我送他什么呢?我想了想说:“爸,你总是摸黑走夜路,我送你一个月亮吧。”
那时,父亲在大队任赤脚医生,晚上回家时要路过一个村庄。他不是到这家打针,就是到那家输液,常常忙到深夜,再摸黑走二里多崎岖的山路回家。母亲坚持等父亲回来再吃饭,我常常饿得难受,有时困得睡着了,就吃不上晚饭了。有时母亲和我打着灯笼去接父亲,常走出好远。有一次父亲竟跌了跟头,膝盖碰破了皮,青紫色的伤口上浸出了鲜亮的血珠。我就天真的想送父亲一轮明月,让他不再摸黑走夜路。
父亲听了我的话,笑了:“你好大的志气,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你竟要上九天摘月了。”父亲摸着我的脑瓜说:“我儿懂事了,知道心疼爸爸了。”
十几年后,我到外地上学了,父亲也从赤脚医生的位置上下岗了。但他还是常走夜路,常在夜里干农活。剥豆,齐菜(用刀把萝卜或蔓菁的英子切下来),选荆条,编花篓,束笤帚。在昏黄的油灯下,常常忙到深夜。有时到地里干活,天老黑了,也不回来。我节衣缩食,从伙食费里省下钱,给父亲买了一个手电筒。我对父亲说:“小时候要送你月亮,没送成,现在送你一个手电筒吧。”父亲用颤抖的手接过去,竟激动得快流泪了,用颤抖的声音说:“还是儿子体谅我。”
我体谅父亲吗?想到此我真是悔愧交加。我在远离父亲的异乡工作几十年了,父亲也已至古稀之年,可他还在忙农活,忙家务,眯着昏花的老眼,在黑夜里摸摸索索,做饭、喂猪、刷碗、关鸡窝,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侍候着偏瘫的母亲。想到此我竟热泪横流,泪滴在如水的月光里形成了一片清晰的斑点。
啊,父亲,送你一轮明月,让她带上远在他乡的不孝儿的思念和牵挂,也聊以寄托不孝儿的愧疚之情吧!

